扫地机器人的鼻祖:iRobot机器人公司
发布时间:1970-01-01 08:00
发布者:[db:作者]
浏览次数:
前言
近几年,机器人的火爆程度不用我说,大家也都知道。但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机器人无非是三类无人机、扫地机和智能音箱,这其中扫地机器人的鼻祖,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——iRobot机器人公司。
如今的机器人产业,说是一座围成一点也不为过,外面的人看着眼热纷纷想挤进来一看究竟,里面的人心里糟心,钱烧了无数,技术也攻克了不少,可真正盈利要等到什么时候呢?在这方面看看iRobot可能会让大多数机器人创业者宽心不少。成立28年,花12年时间才找对方向,iRobot公司的故事,值得我们借鉴一下。
千篇一律的创业
科林·安格尔
28 年前,在 MIT 攻读硕士学位的科林·安格尔(Colin Angle,iRobot公司创始人)被导师罗德尼·布鲁克斯教授(Rodney Brooks教授,又被称为机器人之父)叫进了办公室,问他“Colin,我在想我们要不要根据这种行为控制机器人的智能架构,去做一个公司?”。安格尔不假思索的说:“可以啊,我来。”——这就是iRobot公司的起点。
Genghis是科林·安格尔研究的一个仿生机器人平台,它是一个仿造蚂蚁躯体的六足机器人,在28年前这款机器人小巧、灵活,完胜很多那时候的机械电子玩具。而且,凭借这个机器人,科林·安格尔赢得了当年 MIT 最佳本科毕业生,直到现在,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还在展出这个机器人。
Genghis 项目之后,Colin Angle 开始和 Rodney 教授合作了第二个项目——一个有六条腿的机器人。这个作品大获成功,完成之后Rodney 教授和Colin Angle 都在思考,是不是应该把他们对于机器人智能程度的理解,转化为一些实际的产品,让机器人在实用性方面产生一些突破。于是便有了本节开头时的对话。
千篇一律的上下求索
为什么从众多昆虫中选择仿制蚂蚁,“蚂蚁的大脑非常简单,但肢体却非常灵活”,这意味着不需要依赖超级计算机和强大的运算能力,也能赋予机器人强大的行动力,只需要先拆分目标,再设置移动性。这和当初很多主流科研机构“自上而下”的设计模式完全不同,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,成为iRobot公司沿用至今的方法论。
iRobot的创业目标非常明确,不完全仰仗高大上的黑科技,立足于做实用化的机器人。但想法是好的,他们也并不知道从何做起。他们第一次试水是将Genghis 的设计应用到太空探索车上,成就了——Sojourner。
Sojourner之前的太空探索机器人都是重量超过一吨的大块头,以至于跟没没有火箭能把这些机器人运送到外太空。安格尔从Genghis的设计中汲取灵感,构架了一种新型机器人架构,“Sojourner Rover”(火星漫游者)。火星漫游者不仅质量轻,还能适应复杂的地表环境。火星漫游者也为iRobot公司打响了创业之后的第一枪。
虽然小有名气,但这并不妨碍iRobot在亏本的路上越走越深,安格尔必须找到更好的途径让公司盈利。iRobot另一款有名的机器人PackBot便是安格尔求索之后的产物。
PackBot是军用排雷机器人,它体型娇小一个士兵便能把它背在背上,而且可以爬楼梯还能适应不同地形。iRobot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代替士兵完成洞穴排查任务,投入的6000多台机器人中,有1000多台被炸毁,这意味着机器人挽救了几千条生命,这也奠定了公司早期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。
但战争和政府订单的不确定性,这始终不是iRobot营收的长久之计。所以未来的几年,iRobot 在找准机器人的定位和它本身所带来的价值这个漫长的过程中,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。公司成立的前8年,他们先后做了六腿行走螃蟹机器人(CrabRobot)、油井探测机器人、玩具娃娃机器人以及小型侦查机器人等等。
但无疑,这些都没有为iRobot带来出彩的商业成绩。
不一样的转折,找准切入点
如果说智能音箱是家庭语音助手的切入点,那么扫地机器人就是家庭移动机器人的切入点,iRobot公司,抓住了这次机会。而且,这次探索一走就是12年。
家用扫地机器人的诞生,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6 年,瑞士家电品牌伊莱克斯制造了一台名叫“三叶虫”的扫地机器人。但是那时扫地机器人还是个非常稀罕的电器,价格非常昂贵,也并没有很聪明。当初家庭扫地机器人的市场并没有到来。
90 年代末,iRobot 和清洁公司 JohnsonWax 合作推出了大型清洁机器人,这是 iRobot 第一次把机器人功用性放在清洁目的上。这个机器人最后没有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,但这次项目的经验却让iRobot学习积累了有关清洁的专业知识,也预示了Roomba——这款在iRobot发展史上举足轻重产品的诞生。
2002年,iRobot推出第一款家庭扫地机器人Roomba。Roomba 发布之后的短短几周内,得到了大量媒体机构的关注并报道,发布后的3个月内就卖出了7万台。这个成绩在当初显然已经让公司的上下员工都喜出望外了。
但大喜过望往往并不是什么好事,看到市场之后的iRobot加大了声场量,还不惜重金做了一条商业广告。但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理解这个产品的功能,产品根本卖不动。这让安格尔开始去理解——什么是用户最接受的传播方式、什么是面向消费级市场的商业规则、以及如何才能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财务模型。所以安格尔又花了15年才让扫地机器人真正被消费者、终端用户们所接受和认可。
好在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”,这句话放在公司同样受用。Roomba机器人并不是零基础研发的,除了之前的大型清洁机器人,安格尔还透露Roomba 机器人清洁地面时所采用的算法正是来自于当年的排雷机器人项目,它让 iRobot 掌握了如何控制移动及导航规划技术。
iRobot针对中国市场做的擦地机器人
目前,iRobot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售出2000万台机器人产品,真空吸尘器的消费体量中有20%的份额来自于扫地机器人。在全球以及美国的整个扫地清洁品类中,Roomba 都是销量最高的品牌。安格尔曾在一个公开演讲中说到,“真正的创业之路是要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,并从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,继而不断自我调整,再尝试、再调整,直至找到相对合适的选择路径,很少能有谁从出发伊始就选对项目。”所以iRobot在摸爬滚打之后成功了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这个机器人公司的创业故事,让人看着揪心,创业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珍惜。希望往往在绝望之后发生。